摘要
下载 Docx
阅读更多
「[…]他的父母对他说:『儿啊,人可以自由出家,但这对于不能治病的沙门[苦行僧]却会带来忧患。』他回答:『父亲、母亲啊,事情就是如此,诚如您们所言,但是谁来照顾森林中的众生和飞鸟呢?如同野生动物独自漫游林间,我也将透过自制和苦行来修持正法。当一位野生动物在大森林中的一棵树下,罹患重病,谁会来医治他?谁会给他服药?谁会问候他的健康?谁会为他取得食物和饮水并喂食他?他身体很健康时,会在林间和湖(畔)漫步,寻找食物和饮水。当他在林间和湖边吃饱喝足后,便会依野生动物的习性,四处闲步和休憩。一位虔诚的僧侣也如是,会像动物一样游历四方和四处漫游,但之后会去更高境界。一如野生动物独自四处游历、四处栖息,总能取得食物,因此一位托钵云游的僧侣,不应轻视或责怪(他获得的食物)。我将效仿动物的这种生活。』『好吧,吾儿,如你所愿。』在获得父母的允许后,他舍弃了他所有的财产。『如果蒙您们的允许,我将效仿动物的这种生活,这种生活令人免于一切忧患。』『去吧,吾儿,如你所愿。』当他使其父母再次允许后,他永远放弃他的任何财产所有权,如同蛇蜕皮一般。他放下他的权力和财富,他的朋友、妻儿和亲人,彷佛拂去脚上的尘土一般,然后离去。他恪遵五大誓愿,修持五种谨慎行[行为准则],并受护于三种防护戒律[避免不当行为的规则],他身心皆精进修苦行。他没有财产,没有我执,不执着,不骄慢,平等对待所有会动与不会动的众生。他不挂怀(托钵)的成败,对喜与悲、生与死、贬与褒、荣与辱,皆淡然处之。[…]」